(电视连续剧《壮士出川》)
十一月二十八日,七十四军撤至南京,驻扎在通济门至淳化镇。鉴于部队在淞沪战役中已经元气大伤,兵员严重缺额,大家都希望能撤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地点,整训一段时间后再打。俞济时带着这一期待进入南京城,向蒋介石进行汇报,但是他得到的指示却是不但不能进行整训,还要加入南京保卫战的序列。
究其原因,三〇六团虽然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任务,但充其量只是为后撤大军争取到了三天喘息的时间,而在几乎所有部队都处在溃退状态的前提下,锡澄线并没有能够发挥预期作用,原先逐级抵抗的设想也随之化为泡影。
七十四军最初并不在固守南京的部队里面,他们是顶了胡宗南第一军的缺。第一军当时号称“天下第一军”,是中央军里面个顶个的王牌,但淞沪战役也把这支一流部队给整残了,以致于只能渡过长江,到浦口去担任接应任务。
俞济时对守卫南京缺乏信心,大部分将领也不主张守南京。主张打南京保卫战的只有蒋介石和唐生智,唐生智还担任了守城最高指挥官。
展开剩余66%(电视连续剧《壮士出川》)
俞济时不情不愿,却又无可奈何。他不敢对蒋介石说三道四,只好把一股火都撒到唐生智身上:“唐生智(主张守城)的目的是想升官发财!”
卡尔逊也坐着船来到了南京。他面前的南京城已成为一座死城,街道上空无一人,只有军用卡车在不停地来回奔驰。
卡尔逊此行的目的,是要通过蒋介石的洋顾问端纳,弄到一张前往八路军控制区的军用通行证。因为他的朋友斯诺告诉他,八路军正在北方实施一种名为游击战的战术,卡尔逊对此很感兴趣。
当然另一件事也是卡尔逊急切想要知道的。在别人的引荐下,他拜见了守城总指挥唐生智。唐生智向他保证:“我要保卫南京直到最后一个人。日本人可能最终占领这座城市,但他们要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。”
相比于誓言和决心,如何守城才更为关键。可是在两人的谈话中,唐生智主要讲的都是街垒战战术以及城里使用的防守措施,对在城外建立一个立足点,连一个字也未涉及。
(唐生智)
就军事角度而言,守城的前提是必须守住城郊要点,从而形成防守纵深,否则的话极容易遭到突破。毕业于保定军校的唐生智拥有二十多年的从军履历,在军阀混战中还曾和蒋介石对着干过,显然他不是不知道这些,而是本身对守卫城郊就缺乏足够信心。
卡尔逊的心沉了下去。在拿到军用通行证,离开南京之前,他就断定,这座明王朝的第一个都城即将陷落,而且陷落的时间已为期不远。
其实接到守卫南京命令的将领们也大多做如是想,他们身在江南但心在江北,都恨不得能像第一军那样早一点脱离是非之地才好。为此,蒋介石特意召开了保卫南京的军事会议,在会上,他很明确地点了题: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,还是“国父”孙中山陵墓所在地,弃守既关系国际声誉,也影响军心士气,所以现在不是能不能守的问题,而是必须守。
唐生智接着表态,说自己愿意做到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在他们两人讲话后,到会的其他将领们面面相觑,原先想好的反对意见也都一个个吞下了肚。
发布于:天津市